明清时期漠南、漠北蒙古诸部历史沿革

明清时期漠南、漠北蒙古诸部历史沿革

​​​本文转载自知乎作者:墨疙瘩,转载已经过作者同意

原文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61434631

成吉思汗统一全蒙古之后,率领蒙古人开启了征服世界的历程,也使得蒙古人从斡难河畔走向了更广阔的的天地。

元朝灭亡之后,成吉思汗建立的体系开始崩塌,在明清两朝的打击下、内部的不断纷争重组中,蒙古族开始了以新的形态出现。

北元灭亡之后,蒙古经过一系列的纷争与分裂重组,想要理清其中的头绪,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元顺帝北逃之后,蒙古分裂为瓦剌和鞑靼两部。其中鞑靼又称为蒙古本部,瓦剌位于鞑靼的西北。按照地理方位,可将此时的蒙古主体分为东蒙古和西蒙古。

明末清初的东亚形势

1.达延汗时代

明英宗时期,东蒙古的大汗是蒙古人的共主,黄金家族的后裔脱脱不花。元朝皇室后裔脱脱不花一共兄弟三人:脱脱不花、阿噶巴尔济、满都鲁。瓦剌首领也先短暂统一了蒙古各部,也先攻杀蒙古大汗脱脱不花,建号称汗。

达延汗

也先随后在瓦剌的内讧中被杀,脱脱不花兄弟一系的满都鲁后来被拥立为汗,大败瓦剌,瓦剌开始西迁。

满都鲁死后,其妻满都海拥立阿噶巴尔济的孙子巴图孟克为汗,就是著名的达延汗。

满都海与达延汗先后东征西讨,基本上统一了东蒙古各部,达延汗也成为也先之后又一位统一蒙古的英雄。为了蒙古人的长治久安,达延汗开始进行新一轮的社会改革。

达延汗属下的东蒙古包括左翼察哈尔、喀尔喀、兀良哈;右翼鄂尔多斯、永谢布、土默特共六个万户,还有科尔沁部、朵颜、泰宁、福余三卫。达延汗本人直辖察哈尔万户,统领左翼三万户,长子图鲁博罗特继承掌管察哈尔万户,三子巴尔斯波罗特统率右翼三万户。

以下介绍比较重要的几个万户:

察哈尔部作为大汗的直属部落,来源于成吉思汗的“怯薛军”,本部包括8个鄂托克(部)组成,称为察哈尔八部。

喀尔喀部包括内五鄂托克喀尔喀和外七鄂托克喀尔喀共12鄂托克(部)

兀良哈万户原居于贝加尔湖附近,一部南迁朵颜山,就是明朝的朵颜卫。其余的保持原有的结构成为东蒙古六万户之一。

鄂尔多斯万户,奉命守卫存放成吉思汗遗物的八白室的部落,因为在明朝时期该部落进驻河套的鄂尔多斯地区而得名,共有12鄂托克。

永谢布万户,主要由永谢布、喀喇沁、阿苏特三部组成。阿苏特部是被蒙古征西大军带回东方的伊朗人后裔,已经完全蒙古化了;永谢布部来源复杂,包括钦察人、布里亚特、阿速卫、喀喇沁等部民组成;喀喇沁部远祖是成吉思汗的大将者勒蔑,部民包括元朝皇室的护卫亲军钦察卫、阿速卫等,滦河上游的察罕脑儿行宫的各族工匠,以及陆续加入的瓦剌部落。

土默特万户,源自古老的林木中百姓秃麻部,包括12个大部落和一些小部落,称为12土默特。

科尔沁部:是成吉思汗弟弟合撒儿的后裔组成,内部包括科尔沁、杜尔伯特、郭尔罗斯、扎赉特、阿鲁科尔沁、四子部落、茂明安、乌拉特等。

达延汗共11个儿子,为了巩固统治,分封诸子领有各部。6个万户中,兀良哈万户没有分封给子弟。

长子长孙卜赤继承了汗位和察哈尔万户;次子遇害绝嗣;三子巴尔斯博罗特,担任济农统辖右翼三万户,领有鄂尔多斯万户,驻地在河套地区;四子阿尔苏博罗特,领有土默特万户中的多伦土默特部,驻牧在河套地区,后来西迁;五子斡齐尔博罗特,领察哈尔万户中的克什克腾部;六子阿勒楚伯罗特,领喀尔喀万户中的内五鄂托克喀尔喀;七子阿尔博罗特,领察哈尔万户之浩齐特部;八子格哷博罗特,领察哈尔万户中的敖汉、奈曼两部;九子格哷图台吉,绝嗣;十子乌把伞青台吉,领永谢布万户包括阿苏特部;十一子格埒森扎台吉,领喀尔喀万户中的外七鄂托克喀尔喀。是外喀尔喀蒙古(外蒙古)的始祖。

达延汗去世之后,三子统辖右翼三万户,抢占汗位。后来将汗位归还卜赤,其济农职位由长子衮必里克继承。

衮必里克济农继位之后带领五个兄弟征战四方,扩张右翼势力,他的弟弟俺答汗在父兄的庇佑之下占据了土默特万户。并且将其叔父的多伦土默特也纳入旗下。达延汗第十子乌把伞青台吉死后,二子纷争,其中的阿苏特和永谢布两部被济农的六弟占据,喀喇沁部被济农的四弟占据。至此,东蒙古右翼三万户中的绝大部分都落入了济农兄弟手中。

2.俺答汗时代

随着右翼势力的上涨,左翼江河日下,即使在卜赤驻帐的察哈尔万户之内,克什克腾、敖汉、奈曼等部也属于其叔父领有。兀良哈万户未被分封,独立性非常强,经常攻击其他各部。卜赤汗只有察哈尔万户和喀尔喀万户可用,难以抵挡兀良哈万户的进攻。执掌土默特万户的俺答汗迅速在协助卜赤汗“平叛”的战斗中崛起。

俺答汗

衮必力克济农和卜赤汗会盟讨伐兀良哈部,最后分解了兀良哈万户,将其肢解并入其他五万户中。衮必力克去世之后,俺答汗代理统率右翼三万户,成为实际上的右翼领袖。俺答汗驻帐于富庶的河套地区,发展经济,收留逃亡汉人开展农业活动,很快成为北疆最强大的势力。隆庆二年,俺答汗远征卫拉特部(瓦剌),迫使卫拉特诸部继续西迁,夺取了包括和林在内的漠北地区,使其成为外喀尔喀七部的领地,即是外蒙古的前身。

俺答汗时代,藏传佛教开始在蒙古高原大规模流传

俺答汗对内成为东蒙古内最强大的力量,击败卫拉特诸部,对明朝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成为草原上的新霸主,并且引入藏传佛教中的黄教进行思想控制,维护自己的统治。并且注重发展实力,抢占地盘,让自己的子婿率领部众进入青海、甘肃游牧,逐步开启了蒙古与西藏接触的时代。

1578年,俺答汗在青海湖边与藏传佛教领袖索南嘉措会见。二人互赠尊号,格鲁派开始在蒙古各部中传教。

在俺答汗强盛的同时,达延汗的嫡系子孙虽然继承了大汗之位,却受到了土默特部巨大的威胁,于是察哈尔部开始东迁。东迁至辽河地区的察哈尔部直接与明朝、女真人为临,参与到满洲统一中国的进程中去了。

时间来到明朝末年,由于蒙古诸部分别驻牧于漠南、漠北、漠西、甘肃、青海等地,各部首领子孙繁衍,支系众多,不断兼并重组,出现了许多新的部落名称。

习惯上将大漠以南,长城以北的蒙古各部成为漠南蒙古。漠南蒙古分左右两翼,左翼包括察哈尔诸部、内喀尔喀五部、科尔沁两部、兀良哈三卫;还有合撒儿后裔的茂明安部、乌拉特部;成吉思汗 幼弟斡赤斤后裔的四子部、翁牛特部;别勒古台后裔的阿巴哈纳尔等部。

察哈尔万户属下的克什克腾部、浩齐特部、敖汉部、奈曼部、苏尼特部、乌珠穆沁部等,由大汗世袭统治,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林丹继大汗之位,就是林丹汗。

3.明末清初

俺答汗之后的右翼繁衍出许多支系,但是整体比较稳定,鄂尔多斯万户与土默特万户诸部形成两个稳定的部落集团。永谢布万户的各部以喀喇沁、永谢布、阿苏特各部最强,逐渐自立。

鄂尔多斯部由衮必力克济农后代世袭,主要活动于河套一带,是明朝所称的“套部”。后世逐渐纷乱,分为数十个部落。

土默特部由俺答汗后代世袭统治,俺答汗去世后,子孙逐渐衰落;喀喇沁部向东发展,强盛时期拥有数十个部落,几十万部众;永谢布、阿苏特两部进入甘肃、青海,部众数十万,成为西北强大的势力。

林丹汗

漠北外喀尔喀七部,是喀尔喀万户的一部分,格埒森扎去世后,七个儿子分领外喀尔喀七部,俺答汗击败卫拉特之后,外喀尔喀人进占和林地区。格埒森扎的孙子阿巴岱父子后来屡次大败卫拉特,逐渐占据全部漠北地区。万历十五年(1587年),阿巴岱前往归化谒见第三世达lai喇嘛,获尊号“瓦齐尔汗”,从此喀尔喀诸部称汗。

1603年,明万历三十一年,林丹汗继位。此时明朝政治腐败、财政枯竭,建州女真崛起,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开始与明朝和蒙古发生冲突。林丹汗因在宗教信仰问题上失去了藏传佛教格鲁派的支持,转向噶玛噶举派,导致信仰格鲁派的蒙古诸部的孤立。

清初的清帝国与蒙古高原各部势力分布图

林丹汗目光短视,对外与明朝和后金时战时和,要挟明朝廷给予其赏赐,又经常袭扰明朝军队,使面对后金军队的明朝捉襟见肘。对内欺凌各部,导致科尔沁、内喀尔喀诸部离心,反而与努尔哈赤结盟。

1632年,皇太极征讨林丹汗,林丹汗撤往西部,不仅未能团结鄂尔多斯、土默特诸部,反而残杀各部属民,人心涣散。皇太极追击至归化,林丹汗逃往青海,在甘肃境内病亡。察哈尔部随后被后金攻灭。漠南蒙古诸部归顺后金。

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漠南蒙古16部,49名首领在盛京拥戴皇太极为蒙古大汗“博格达·彻辰汗”。漠南蒙古全部臣服于后金。

​​​​清太宗皇太极,博格达·彻辰汗

相关推荐

鬼谷八荒梼杌秒杀攻略 鬼谷八荒手游梼杌怎么打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吉他弦(下)
bt365在线投注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吉他弦(下)

📅 09-06 👀 1265
所谓的“人人行”其实就是骗人的?过来人为你揭秘真相
WCG2013世界总决赛坦克世界比赛视频合集
bt365在线投注

WCG2013世界总决赛坦克世界比赛视频合集

📅 07-19 👀 6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