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之窗
政务中心
服务互动
公共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他山之石
财科院报告:实体经济用工成本刚性上升 东部上涨9.84%
投稿:经济运行办公室 2017-08-01 14:18  访问量:106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1日讯 今天,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017年“降成本”课题组在北京发布报告指出,2016年实体经济的原材料、用能用地、物流及人工成本均呈现上升态势。其中,用工成本依然刚性上升,2016年全国实体经济企业用工成本同比增长6.84%。

        针对用工成本,报告显示,从区域来看,四个区域企业的用工成本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东部和东北地区2016年用工成本增速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分别为9.84%和7.7%。

        “虽然国家为了降低企业的用工成本,降低了企业的社保缴费率,工资的刚性增长要求以及用工市场的紧张,使得这两年我国实体经济企业的用工成本在持续上升,企业对用工成本高的问题反映依然强烈。”课题组负责人、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说。

        报告显示,原材料成本近年来上升较快。2016年全国实体经济企业(剔除了金融企业和房地产企业)原材料成本出现了较快上升,2016年同比上升了7.21%。其中,制造业企业的原材料成本2016年同比上升了7.84%,而营业收入的增速仅为2.04%,相应制造业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这说明随着一些行业去产能的持续推进和实体经济企业销售和生产的回暖,原材料需求的增长引发了原材料价格上涨,从而推高了企业的原材料成本。

        用地及房租成本持续上涨。2016年全国实体经济企业(剔除了房地产开发和建筑施工企业)用地及房租成本同比上升了9.7%。其中,西部地区实体经济企业用地及房租成本上升最快,2016年同比上升了43.8%;而东北地区仅上升了0.92%,这说明东北地区实体经济企业活力不强,用地或租房意愿较低。

        报告指出,用能成本有所上升但幅度不大。随着近年来国家发改委的持续降低工业企业用电价格和推进大用户直供电改革,我国实体经济企业的用电成本虽然总体有一定的上升,但是增幅较小,在电价下调的情况下,实体经济企业用电总成本保持一定幅度的上升反而反映了经济效益的好转。

        从全国样本数据来看,2016年全国实体经济企业的用电成本1539.61亿元,同比2015年仅仅增长了2.91%。从区域来看,西部、东部和中部地区2016年实体经济企业的用电成本均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增长,而东北地区2016年实体经济企业的用电成本则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2016年用电成本为101.36亿元,同比2015年却下降了17.55%,东北地区2016年实体经济企业的用电成本下降,则说明东北地区实体经济企业的经济效益依然未见明显好转。

        物流成本呈上升态势,人工成本上涨为主因。2014-2016年,全国企业物流成本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物流成本占营业成本比重增速为4.9%,物流成本占总成本比重增速为3%。分地区看,三年的情况基本趋同,以2016年为例,西部地区物流成本更高一些,物流成本占营业成本的比重、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分别达到3.79%和2.61%;东部物流成本最低,这两个比重分别为2.52%和1.82%;中部和东北物流成本居中。

        关于物流成本上涨的主因,报告显示,39.5%的企业认为人工成本上涨是物流成本上涨的主因;18.5%的企业认为燃油价格过快上涨导致物流成本升高;15.9%的企业认为各项税费上涨、过路过桥费用及车辆保养维修费用上涨导致物流成本增加。

【关闭】
相关文章: